映像人間: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

分享:
日期: 
2022-05-19 to 2022-09-11
映像人間: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
活動地點: 
臺北市中正區國家攝影文化中心(301、302、303、305室及廊道)

1980年代是臺灣在政治現實、社會文化與藝文創製變化劇烈的年代,藝術家們透過其創作實踐,在百家爭鳴的藝壇中,以多元的創作形式與視覺語藝,再現臺灣文化的身份認同、在地性,以及變遷中的話語權。

1980至1990年代,臺灣攝影藝術的發展更展現出其專業性,少數的攝影藝術家與學有專業的人士,透過多元的視野,展現出對傳統的回應、對當代性的關切,以及對前衛語彙的實驗。1990年代後,數位科技的快速成長使得影像創作的門檻相對降低,攝影影像也從靜態圖像的創作,延伸出立體造型的裝置,影像創作更邁向了空間性、動態性與虛擬性。

「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以1980年代後的臺灣影像創作脈絡為軸,橫跨至當前影像藝術的新實踐策略。此一大跨距的時間軸主要是期盼透過歷時性的時間軸序列,描繪出當代影像藝術的生成與轉變。

從1970年代末期跨入1980年代,前輩藝術家們紛紛彰顯出自身獨特的影像風格。將歷史脈絡中各創作者的影像獨特性重新命題,並將歷史發展脈絡轉化為主題類型,「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以「景觀」為命題,重新轉譯80年代後的當代臺灣影像藝術創作者們的視覺敘事,景觀可以是自然的(natural-scape)、文化的(cultural-scape)、社會的(socio-scape)、更可以是身體的(body-scape)。本展透過時間軸中的歷史跨度,以影像的創造(鏡頭)與呈現(視覺),彰顯多元層次的當代影像藝術底蘊。本展更進一步將展區主題區分為「鏡像世界」與「映像人間」兩大子題。

映像人間
「映像」指涉的是因光線的反射作用而顯現的物像,強調一個獨立於意識的客觀現實存在,並認為人類意識有能力反應的現實。然而,攝影術從紀實性特質邁向個人風格化的創作之後,創作者透過其對社會現實的觀察與對自我的關照,展現出其獨特的影像視域;景觀同時也是社會的態度與生活方式的地景。本展中的「映像人間」展區即以「自我—身體景觀」以及「社會—文化景觀」兩大範疇為主,透過多種符徵的融合,展現創作者如何透過影像創作關照自我、觀看他人,及關懷社會。

(資料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台北住宿,訂房享優惠

台北訂票享優惠

※各項活動有可能受疫情影響,延期、停辦或改變型式,活動如臨時變動,請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活動資訊細節,請您直接洽詢主辦單位,本站僅供活動收集整理(活動可能會因颱風、豪雨特報等臨時狀況延期或取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