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雫後 - 黃世昌|陳彥廷聯展

「雫」是個會意字,由雨與下組合成日本漢字, しずく (shizuku),意思為「水滴」,「下雨」。當雨滴順著窗檐滑落到地面,隨著風搖擺飛翔,它所看到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 ? 是否也如同它一般剔透無瑕 ? 被大雨洗刷後的世界是滿目瘡痍 ? 還是景色清新,綠草如茵 ? 我們不曾想像過水珠的小世界,如同我們不曾預見疫情所造成的未來。

此展兩位年輕藝術家黃世昌、陳彥廷除了延續之前創作的能量,並藉由生活上的體會捕捉一些生活的小確幸,並省思災後重生的力量,藉由畫面上的傳達,喚醒人類對環境的重視與生命綿延不絕的渴望。

2021「微」原創基地節 - 療癒之地

《療癒之地》Healing Journey 2021松山文創園區「原創基地節」,加上「微」字,希望藉此能引起民眾對今年的共鳴,對「當下」狀態產生共感意義。在低迷、沉澱、渾沌之中,建構一處給予人安定的「地方」,持續傳遞正面的能量。

今年「微」原創基地節以《療癒之地》(Healing Journey)為命題,深入地從空間視野,關注人、環境和作品三者間的細微關係,邀請四組創作團隊進行現地創作與策展。

活動日期:2021.10.6(三)~2022.1.2(日),10:00~21:00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文創大街、巴洛克花園、西向走廊、藝異空間(展期至12.5)
活動資訊:免費參觀

幸福就像日常風景

北投梅庭自9月18日起將推出特展《幸福就像日常風景》以及系列音樂會活動,本展邀請阿藝術家-曾鳳麗以對生活的觀察及色彩豐富的創作風格展出畫作及印花紗巾等,搭配音樂展演及在地主題走讀等特色活動,邀請民眾細細體驗藝術畫作與梅庭空間內的人文故事。

怪奇鳳梨百百種 士林官邸新蘭亭任您看

你今天吃過鳳梨了嗎?人人都吃過鳳梨,但是可曾見過鳳梨怎麼生長出來?一講到鳳梨是不是就聯想到長在地上,美味多汁,可以吃的鳳梨?但除了可食鳳梨外,還有觀花、觀葉或觀果的鳳梨科植物,又可按其生態習性分為三類,包括地生型鳳梨、積水型鳳梨及空氣型鳳梨,種類十分繁多,想知道更多關於鳳梨科植物的知識嗎?士林官邸新蘭亭自即日起至6月14日進行鳳梨科植物展,展出超過200種千奇百怪的鳳梨科植物,讓大家近距離觀賞各種鳳梨科植物的美態。

公園處處長黃淑如表示,本次的主角有鳳梨科明星之稱的「帝王鳳梨」,其栽培超過10年直徑1.5公尺;還有長得像白菜、葉緣有許多尖刺的「球花鳳梨」;葉片上有密碼般花紋的「美葉鶯歌鳳梨」;花朵開在積水葉心水面上的「五彩鳳梨」;還有知名生態作家胖胖樹列名「雨林五怪鳳梨」的二型葉五彩鳳梨、恩格爾蜻蜓鳳梨、扇形小蜻蜓鳳梨、梅利諾蜻蜓鳳梨、鳳梨王各色型態的鳳梨,都會在鳳梨科植物展豐富展出,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觀,一同體驗鳳梨科植物的奧妙。

碎夢流塵-陳佩歆,黃郁筑聯展 Shattered Dreams - Chen Pei-Xin,Huang Yu-Chu Group Exhibition

瑠紐山光 - 塵三個展 A Landscape of Glazed Mountains - Chen San Solo Exhibition

在2021新年伊始,塵三以明亮的畫面如陽光破雲而出的光芒,以琉璃般純淨透明的光與色彩,如藍色給人平和、祥瑞的感覺,使人聯想到天空、水、宇宙與寧靜的感覺,給人帶來光明希望的期待!

光、雲彩、山水一直是塵三創作的重要特色,穿梭自如的光、悠遊自在變幻莫測的雲與壯麗俊朗的山形山勢形成筆下多采多姿的豐富世界,在塵三的心中汨汨流出心象的山水風光。對其而言,山水如其胸中所懷之願,普願大地之生靈得祥和安寧。

塵三自創作之初,即以山水為創作之主體,觀塵三的作品表現出極大的自由性,不受拘束的心靈敞徉在藝術無垠的疆界裡。宗白華先生說:「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從塵三的畫可看到其心懷宇宙,包容一切萬物的理想,所以其山壯闊雄偉,如入無人的境界。賞畫之時可感受到一股奮進的勇氣與力量,與不屈不撓、不畏困難的向上精神。塵三其志直追古人之心,但不拘於傳統,而具有時代性的表現。

【Re:Niu】牛安故事展​

「人生如戲」是對於戲劇這門藝術的見解。但其實不僅是戲劇,藝術範疇中諸如音樂、繪畫、雕塑等等,很多時候都反映出創作者的生命歷程。不需要刻意的製造或展現,屬於個人的旅程記憶,會自己在作品中悄然發芽。因此,當我們行至人生途中的某個時刻回望過往作品時,會發現作品在變化、我們在變化,這就是生命的痕跡。

牛安,美籍華裔藝術家,於1968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自幼學習古典書法和篆刻,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淵源,曾於日本讀書,並旅居美國和韓國,2000年回到上海專注創作至今,2020年在台北設立「Ann Niu Studio」。

深厚的書法功底使得牛安對線條擁有高度的掌握能力,畫作也往往以線條的變換去抒發創作情感。牛安喜歡用筆墨記錄生活,將心情感觸、對家鄉的思念、突然憶起的朋友都描繪入畫。作品中常見到的數字、符號、小圖案是牛安與觀者之間的暗號,如:+886代表台灣的區域號、鸚鵡是牛安的寵物「暈暈」。當你破解了畫中的密碼,便能享受與藝術家會心一笑的樂趣。

消消防災BLOCK DISASTER-防災設計展

防災日常,消災解難

自921大地震後,台灣各界透過防災教育深入校園、建立防災社區、防災士培育不斷地提升民眾的防災意識。然而因為專業的防災知識仍需要更大眾的語彙,才能進一步的擴散到一般民眾之中,因此TDRI邀請策展人曾熙凱,整合2020年由台灣10個設計團隊、2個品牌通路、1個基金會共同開發設計的8項體驗式防災教具、3組緊急避難包的知識推廣方案,更引進6個來自日本的防災設計案例,讓大家從遊戲與生活中學習防災!

本次展覽中以五種方塊獸對應地震、火災、救援、避難包以及綜合類災害,同時引導觀眾透過互動問答及參與遊戲工作坊,認識自身對於防災知識的迷思與不足,並透過學習相對應的知識和技能,提升面對災害時自救與救人的機會。

憶起二二八消失的政黨 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特展

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辦理「二二八消失的政黨─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紀念特展」,以紀念臺灣民主發展的先驅,特展於自4月23日起展出,共規劃六大展區,展覽介紹政建協會發展緣由,並展出美國在臺副領事喬治.柯爾收藏文物內容,以及抗議澀谷事件判決不公的宣傳單等史料外;亦利用新媒體數位藝術,重現政建協會當年街頭演講聲音,並讓受難者逝去的身影如電影般動態呈現,皆是難得一見的史料與創新的展示方式。特展同時舉辦5場「二二八探索記憶工作坊」,透過走讀及講座等方式,邀請民眾重新認識臺灣民主的軌跡。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蕭明治館長致詞時表示,政建協會的成員,都是從日本時代開始,便投入自治運動的社會運動家,長年為爭取台灣人的平等、自由而努力。雖然在長官公署禁止下,沒有辦法稱為政黨,但他們在全臺成立25個地方分會,監督政府政策、為人民發聲,乃至街頭抗爭等,都是準政黨的努力,為臺灣民主運動踏出重要的步伐。

送鼠迎牛辭舊歲-生肖特展邀你來

為了迎接農曆牛年,臺北市立動物園從1月30日(六)上午10點30分起,在兒童動物區(含農田)、教育中心、熱帶雨林區前花坡等地點,推出「牛轉乾坤-牛年生肖特展」,開幕首日(明天)在大門入口廣場,將有精采好玩的牛年生肖闖關活動,歡迎大家一起到動物園認識牛科動物大家族。

對現代人來說,「牛」並不是陌生的動物,但對於牠們有深入了解的卻不多。想知道牛的角和4個胃的奧妙之處嗎?1月30日(六)上午10點30分,於臺北市立動物園大門廣場開幕的「牛轉乾坤-牛年生肖特展」,邀請大家跟著「超牛戰隊」的3位動物大使:水牛「銀河」、黃牛「小黃」以及乳牛「花花」,一起來探索牛的知識,還可以認識牛羊一家親的牛科家族成員,除此之外,有些動物的名字裡雖然有「牛」,但牠們卻不一定是牛哦!

新北投車站《驛.百年》展覽

新北投車站於1916年開設,回顧這105年軌跡,不僅是臺北市唯一現存的百年木造車站,見證了北投溫泉區的繁華發展,也經歷過時空變遷下的數度拆遷與搬移,現在成為北投文史觀光的入口門戶,並致力於推廣北投文化、扎根教育,本次攜手自在地社區文史團隊一同精心規劃展覽內容,引導遊客探索醇厚的北投文史風貌,回顧百年歷史的同時,也期許延續下一個百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