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

鼻煙(snuff)源自西方,早期翻譯成「士拿乎」,在康熙皇帝時業已傳入,將發酵煙葉細末調香而成,服用時將粉末直接吸入鼻中,有通嚏輕揚之效。將鼻煙翻譯為「士拿乎」或可反映當時鼻煙稀少而珍貴,僅於宮廷與王公貴族間,屬於士大夫以上階層流通。

不同於西洋用盒盛裝這種輕細的粉末,清代宮廷將其改成小口、廣腹帶匙蓋的鼻煙壺,成為當時的時尚風潮。從早期的各色玻璃到套玻璃,還有各種礦石牙角的雕刻,再到金屬胎琺瑯以及極難燒製的玻璃胎琺瑯,或是瓷器、甚至葫蘆工藝,到後來為裝鼻煙而發明的內繪玻璃,幾乎囊括當時各種製作工藝於方寸間的小瓶。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大量清宮製作最精美的鼻煙壺,選展各種材質之鼻煙壺,從雕刻、燒製、琢磨等工藝角度理解其製作及所呈現之時代特色,且以珍藏、日常到賞賜等不同目的,看到清代工藝之縮影,更是清宮微型藝術之精典。從技法的創新,到各類材質所展現之技藝,以及使用與欣賞的各種意境,體會清宮鼻煙壺的新藝境。

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

十八世紀的西方世界,正值啟蒙思潮風起雲湧的年代,追求科學和知識的風氣,讓藝術表現產生改變;在這波西潮衝擊下,地處東方的大清帝國康熙皇帝(在位時間:1662-1722)終也在十七世紀末接見了來自法國,以「國王數學家」名義前來敲門的五位傳教士。皇帝與傳教士實際互動、交流的結果,直接、間接影響了皇家作坊的生產與創作,縱跨康雍乾三朝(1662-1795)的畫琺瑯工藝即是其中一項。

琺瑯彩瓷係屬畫琺瑯工藝下的一種,製作時是以瓷胎作為基底素材,再用各色琺瑯料彩繪裝飾紋樣,經窯爐烘烤而成。因首創於康熙朝,成品多半以「御製」款為標記,在「御」字含有「天子的」意思下,特別能呼應製作背景中皇帝主導推動的成份,展現作品蘊含的帝王審美意趣。整個展覽從作品的風格特徵著眼,透過「皇帝實驗室的試作」和「御製風格」兩個單元,一方面發布紫禁城景陽宮收納的試作品;另一方面也將試作與成品進行比較,思索康熙御製琺瑯彩瓷從草創到發展成熟的轉變,以及其中值得留意的細節。

台北探索館「黃阿瑪相遇1920臺北市」特展

1920年10月1日台灣開始實施「市制」,台北正式「設市」成為你我熟知的「台北市」!今年為迎接台北設市百年,台北探索館結合台北百年設市史以及台灣知名圖像品牌「黃阿瑪的後宮生活」,策畫「黃阿瑪相遇1920 臺北市」特展,透過互動體驗與情境裝置,帶領民眾重返1920年代,一同體驗台北人昔日的生活。

特展中,擁有百萬粉絲的「黃阿瑪」帶領其他6 位「後宮」成員,變身1920年代的小學生、司機、醫生、貴婦、紳士、淑女、大叔等不同角色,從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邀請民眾近距離認識1920 年代的台北生活,再現台北城的百年風華。

大亞集團65週年《STEADY POWER穩定日常》線形藝術展

大亞集團65週年 集理性與感性於一身
走心打造《STEADY POWER穩定日常》線形藝術展

「當不確定是這片土地唯一能確定的事,
默默陪伴人們走過一甲子的大亞電線電纜,
如大樹一般,撐起你我的每個日常,
無論風雨,緊密串連起這片土地跨越世代的生命歷程。
讓穩定的力量,持續傳輸到每一個角落。」

大亞集團65週年《STEADY POWER穩定日常》線形藝術展,以「穩定日常」為題,訴說著大亞電線電纜隱身於鋼筋水泥下,穩定而溫柔的力量 —— 看不見,卻靜靜地支持著、陪伴著你我的每個日常。

藝術家李昕以大亞電纜纜芯的銅線為創作基底,勾勒出象徵大亞電線電纜的大樹,以及綿延而出的五座常民生活場景 —— 粥攤、餐桌、火車、廟宇與燈塔。透過視覺表現,希望讓人們看見大亞如何支持著這塊土地上每一個人。現場透過光線與銅線作品的交織流動,與一段段貼近你我故事的口白,觸動觀者心有戚戚的共鳴,進而將觀展體驗轉化為永恆記憶與生命連結,連結的是每個人與這片土地的情感,更是你我與大亞共同走過的歲月。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20/8/8 (六) - 2020/8/16(日)

開放時間:每日10:00-18:00 (免費入場)

幸福與感恩的饗宴 手做家具師生畢業聯展

木工班由發芽、到成長茁壯的二十四年來,有著許許多多的愛澆灌著我們,木工班才得以伸展枝幹,開展出濃綠的葉片,在木工展,許多展品都有指定捐助的單位,這是為了讓同學們有機會、有能力可以扶持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也期待同學在此能夠更了解自己,累積成就感、自信與正向經驗。

今年也在農委會林務局協助下,有三名卡本特回到學校來精進自身木工技能,我們除了培育木藝人才外,更讓偏鄉青年可以回到故鄉、在地就業,就近照顧自己家人。未來我們也希望成立「希望工廠」,讓在地有一個新的產業,使更多孩子可以留在故鄉工作,這裡就不會漸漸變成很蕭條的社區與部落,未來有更多孩子就會有父母雙親的陪伴,改變他們的家庭。

謝謝您前來觀賞本屆展覽,更請您別害羞,盡情地與同學們互動,請他們為您解說與導覽,您的專注傾聽對同學們將會是最大的鼓勵與支持,讓我們一起期待同學們在細膩的木紋間,學會看見自己的優點與缺點,重新認識且擁抱自己,勇敢向前打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時間:109年7月31日-8月9日 10:00-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中1A館

《幽☆遊☆白書》特展

由日本版權方與羚邦集團有限公司(Medialink Group Limited)授權監製、最重量級的經典《幽☆遊☆白書》特展將搶先全世界、在暑假於華山文創園區展出!台灣不僅是日本以外的全球首站,作為《幽☆遊☆白書》首次日本海外獨立展覽,更一舉集結《幽☆遊☆白書》最精華的內容,包含超過150幅的《幽☆遊☆白書》人物場景設定稿一次集結展出,以及超人氣反派戶愚呂弟等角色,讓粉絲一飽熱血之魂!

《幽☆遊☆白書》特展

●活動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 東2D

●活動日期:2020/07/10- 2020/09/20,每日10:00-18:00(17:30最後入場)

●官方網站:https://uevent.udnfunlife.com/YuYuHakusho

●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YuYuHakushoexhibitionTW/

●授權單位:Fuji Creative Corporation、羚邦集團有限公司

水 Water | 羅智信 / 韋嘉 / 蔣勳 / 劉安民 / 簡翊洪

「水」集結了五位藝術家的作品:羅智信、韋嘉、蔣勳、劉安民,以及簡翊洪。
展覽以「水」串連,有水的描繪,也有水的意象。 就像南宋畫家馬遠(1160-1225)的《十二水圖》,「層波疊浪」、「雲舒浪捲」⋯,是對水的描寫。馬遠另一件留傳的作品《山徑春行》,岸邊拖枝垂柳,柳上雙鳥「避人幽鳥不成啼」,湖景帶入內心活動的世界,是水的意象。

《摺一處風景給你》林冠吟個展

雕塑的理論基礎建立在點線面之上,從2013年第一件純線條造形的「穿雲松」開始,我將抽象線條與松樹盆栽種植做結合,隨著鐵絲的編織完成樹木的骨架,圈圍出的環洞,也可以視作是枝葉的各種變化姿態,讓植栽造形從搭配的各式現成物器皿中被種植出來,成為尋常的室內觀賞盆景,重新詮釋一種半抽象的植栽意象,並且命名為「好青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