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5月4日,第一回「臺陽美術展覽會」在臺北教育會館開展。在全場清一色以油畫為主的作品以外,還出現了兩張版畫。
這兩件版畫,是「灣生畫家」立石鐵臣(1905-1980)的作品。它們不但是展場中唯一的版畫創作,也是戰前舉辦共10回的臺陽展中,僅見的版畫作品。
數週之後,臺灣美術史上第一個版畫團體「創作版畫會」在臺北成立,並在當年7月中旬舉辦了第一回創作版畫展。立石鐵臣即是此會的主要創始成員之一。
彼時的臺灣畫壇,版畫並不受重視,尤其是臺籍畫家,甚少投入其中,僅少數日籍畫家有從事版畫創作,立石鐵臣可謂是近代臺灣創作版畫的先行者。
立石鐵臣以右手繪製油畫,卻以左手創作版畫。他的版畫創作內容,大多是反映臺灣本地的風土與民情。這是畫家深入民間探訪,以其敏銳且獨到的眼光觀察所得,可謂是「臺灣風土的刻繪者」。
而比起油畫,立石鐵臣的版畫,尤其是他為日治晚期刊物《民俗臺灣》所繪製的民俗版畫,似乎更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愛。立石鐵臣自己也曾說過,《民俗臺灣》裡的「民俗圖繪」,是他在臺灣的最大成就。
戰後「引揚」回到日本的立石鐵臣,對於臺灣的一切,仍眷戀不忘。1962年,他以當年繪製的「民俗圖繪」為本,重新繪製成兩卷《臺灣畫冊》,透過彩筆的生動刻劃,讓昔日臺灣的風土民情躍然紙上。畫冊末頁落款前重覆書寫著「吾愛臺灣」,猶如立石獻給心中「第二故鄉」臺灣的真情告白。
今年是立石鐵臣誕辰120週年,2025「梅樹月」特展,即是以立石鐵臣為主軸,匯聚日治時期以迄戰後初期臺、日藝術家群像。
立石鐵臣在日本學習油畫的恩師梅原龍三郎(1888-1986),不但對立石的畫風影響很大,也是建議立石返回出生地臺灣寫生,與臺灣再續前緣的「推手」。
而臺展審查員鹽月桃甫(1886-1954),則是邀請立石參加臺展的另一位「貴人」。兩人之間的交往,也一直延續到戰後的返日時期。
此外,日本創作版畫先驅、有「近代日本裝幀第一大家」之譽的恩地孝四郎(1891-1955),與立石鐵臣同為「國畫會」畫友,立石過去也曾多次撰文介紹其作品。恩地孝四郎早期曾來臺探親旅遊,留下了不少描繪臺灣風光的創作。
本展覽除了邀展上述幾位日籍畫家作品之外,立石鐵臣在離世前不久,曾受《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之邀,寫下了〈回憶臺灣諸畫友〉一文,追憶他在臺灣時期,與臺陽畫友及本地畫家們的交往情誼,也闡述了他對畫友們作品的印象。
故而,本展覽亦邀請了立石文中所述及的多位臺籍畫家,包括陳澄波(1895-1947)、李梅樹(1902-1983)、顏水龍(1903-1997)、楊三郎(1907-1995)、李石樵(1908-1995)、陳清汾(1910-1987)、洪瑞麟(1912-1996)等人的創作,與立石作品同臺展出。
戰後初期,立石鐵臣曾獲國民政府短暫留用(1945-1948),在此期間,立石認識了從中國大陸返鄉的郭柏川(1901-1974),以及渡海來臺的左翼版畫家黃榮燦(1920-1952)。
郭柏川旅居北平時,與數度造訪中國的立石恩師梅原龍三郎建立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畫風也受到梅原的啟發與影響;而黃榮燦的社會寫實木刻版畫,亦頗受立石推崇,立石皆曾在報刊上為文評論兩人的創作。本展覽也邀展了兩位畫家同期作品共同展出。
展覽內容涵蓋了油畫、水彩、素描、版畫、書信手稿等,佐以日治時期書刊諸如《民俗臺灣》等珍貴文獻史料,呈現近代臺灣美術發展的跨文化脈絡。展出作品中,也有不少是首次公開、或首度在臺展出的難得珍品。
1935年秋,立石鐵臣曾與第九回臺展審查員梅原龍三郎、鹽月桃甫,及臺陽展的同人陳澄波、顏水龍、楊三郎、洪瑞麟等畫友們,連袂來到三峽李梅樹家中作客,也一起到街庄上走走。
韶光荏苒,90年後的三峽初春,藉由立石鐵臣的「穿針引線」,將是臺、日畫友們與立石闊別多年後,再度於此地重逢與聚首的機緣。
期許透過本展覽,得以重新感受立石鐵臣充滿臺灣風土情懷的創作,也重新回首在時代流轉與動盪風雲中,畫家們勉力前行的奮鬥足跡。
=================================================
『風土的花蕊——獻給臺灣的情書』
展期|2025/04/26-06/08
展點│李梅樹紀念館
參展|
[日本] 立石鐵臣.梅原龍三郎.鹽月桃甫.恩地孝四郎
[臺灣] 陳澄波.李梅樹.顏水龍.楊三郎.李石樵.陳清汾.洪瑞麟.郭柏川.黃榮燦
主辦|李梅樹紀念館(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
指導|文化部/教育部/新北市政府
協辦|circus_garden/日本法政大學/伊東進/伊東優里/李賢文/長流美術館/秋惠文庫/紙魚雜食/高雄市立美術館/黃子欽/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雲邑百二庄老大媽會/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鈴木惠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立美術館/嘉義市立美術館/潘仲良/鄭琇瑩/蕭亦翔/舊香居/顏千峰/龔玉葉(依筆劃排序)
贊助|天美藝術基金會/明緯公益基金會/宣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