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風釉采

分享:
日期: 
2024-06-25 to 2024-08-25
荷風釉采
活動地點: 
100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國立歷史博物館2樓)

南海荷風 —201展廳、202展廳 自1916年日治時期的迎賓館至戰後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成立,無論是古樸典雅的日治木造建築,還是巍峨華麗的紅牆綠瓦北方宮殿式建築,這棟建築在百多年來經歷了多次轉變,卻依然矗立在台北知名的植物園荷花池畔,早已成為國人共同的記憶並成為台北植物園知名的地標之一。
配合史博館整建重新開館後的展廳設計,本館特規劃「南海荷風—館藏荷花主題精選展」,內容涵蓋「大千與大風堂」、「文人風雅」與「東西風情」三大主題單元,精選館藏名家近70餘件畫荷之作與荷花主題文物,展示晚清至當代,中西畫家以不同媒材與技法表現荷花之美。
參展作品包括張大千、溥心畬、常玉、吳平、沈耀初、鄭曼青、金勤伯、黃磊生、李奇茂、黃光男、江明賢、黃歌川、張杰、趙二呆、管執中、席慕蓉、梁丹丰、蘇憲法等大師的手筆,件件經典,展現古今藝術家對荷花的熱愛及創作逸趣。
自古以來,文人將蓮花比作君子,蓮花亦稱荷花,古語云「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文人畫講究全面的文化修養,兼擅詩、書、畫、印,不論人品、學問、思想皆應俱全,文人常藉荷花創作自勵,比賦品德高尚脫俗的君子。
蓮花因其潔白高雅,又被稱為佛教的聖潔之花,以蓮喻佛,象徵神聖與不滅,比喻諸佛菩薩出於世間而清淨無染。
本次館藏荷花主題展覽特別選定在南海學園荷塘盛開的季節舉行,同時與本館一樓館藏石雕佛像同步展出,於本館一、二樓荷花池畔莊嚴盛大的展開。
讓民眾在欣賞古今畫家彩筆下的荷花藝術風情的同時,也能透過窗景欣賞植物園內美麗盛開的荷塘景致,藉此體會從傳統到當代藝術家如何演繹荷花的千姿百態與文人情懷。
  釉采流輝—203展廳 館藏陶瓷器中多有精品,被文化部列為重要古物。
而大眾最為熟悉、喜愛的藏品,則屬唐三彩莫屬。
館藏唐三彩的質、量,均足以稱為國內之冠。
唐三彩沉穩簡要的配色、自然流淌的釉彩,具有樸實的美感;而其常用的題材如駱駝、胡人、樂舞等,則傳遞著與眾不同的異域風情同屬唐代的長沙窯瓷器,繼承了三彩的技術,繼續融入西域的文化因子,使其器型十分多元化:除了碗、盤、罐等器皿外,尚有玩具、樂器、模型和俑等,內容豐富、玲瓏可愛,反映了大唐老百姓的生活各層面。
以上兩者,均是透過吸收了多元文化的因子後,綻放出新的風采,側寫了唐代深具國際性、多元性的風貌。
「外銷瓷」則是本館典藏的另一特色,也代表了透過海陸傳播的另一種文化交流。
以青花為主體的外銷瓷具有歷史和藝術性,在17-19世紀運往東南亞一直到歐洲各國,從皇室貴族到紳商平民都愛不釋手。
其花色一方面影響了歐洲瓷器,而買方的喜好,也給了本土創作者新靈感。
從明代中晚期開始發展的青花瓷,其紋飾具有濃厚的民間裝飾趣味,題材豐富,筆觸精巧而有生命力,到了清代,更成為外銷的主流產品。
本次展出中的部分產品,是自越南頭頓省的一艘沈船上,所打撈起來的青花瓷,瓷器和上頭黏著的海貝,正是蓬勃海上交流的最真實寫照。
館藏的唐三彩、青花瓷等,不管來自陸地發掘還是海上打撈,都顯現出透過不斷的交流與融合,能為文化帶來新的生命力,而綻放出生生不息的新結晶。

活動來源:連結

台北住宿,訂房享優惠

台北訂票享優惠

※各項活動有可能受疫情影響,延期、停辦或改變型式,活動如臨時變動,請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活動資訊細節,請您直接洽詢主辦單位,本站僅供活動收集整理(活動可能會因颱風、豪雨特報等臨時狀況延期或取消)。

×
×